详情
今年毕业于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宋庆楠来到烟台二中教高一生物,成为烟台市少有的高学历中学教师。
苦读22年拿到博士学位,没到高校去了中学,很多人觉得屈才,宋庆楠却说,“自己适合喜欢就好,相比枯燥的科研数据,求知的眼神更吸引我。”
要在数年前,质疑“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不是大材小用,还可以理解。
2012年,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发表博文,对一名学生“博士后当中学教师”表示质疑与惋惜。学生的回应是:“如果能当一名优秀教师的话,贡献并不比优秀科学家小。”到今天,还在说“博士当中学教师屈才”,合适吗?
一个“屈”字,一方面高看了博士,认为博士要么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成为高层次的学术人才,要么去当公务员,当中学教师非正途;另一方面又低看了中学教育,认为中学不需要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马马虎虎就行了。
说到底,还是老眼光。且不说年轻一代的择业观与父母辈迥异,就中学教育本身,也不要再用老眼光去看。站在教育的高度,“博士当中学教师”一点也不屈才。因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学术研究,一位教育家的价值一点也不亚于一位科学家。我们要坚信这一点,一个国家的教师行业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才是教育该有的面貌。 不说许多国家中小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是常态,有的国家这个比例高达40%,国内许多知名中学也拥有大量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如人大附中从1999年引入第一位博士生开始,目前拥有的博士有几十人。
只有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去一线当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教育才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