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教育学考研刷题系列文章的一个主题之论述题!提及论述题,很多小伙伴脑海里会浮现一个字,难!论述题真的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复杂嘛?下面小编将从5本科目的内容去阐述论述题会怎么考,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01 教原教原在300分的试卷中占100分,因此可以说是比较重要。
教原中的理论考察较多,例如:课程、教学、德育、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理论等。对于教原的题目,我们该如何备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首先,背熟。
想要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备考中就一定要对教原的理论背熟。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不能忘记背诵的重要性。
第二,维度。
教原的论述题可以从三大维度思考,广义教育学中的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维度,因此在背诵与答题的过程中,多多训练自己从这三个角度考虑教育问题。
第三,联系其他科目。
教原与其他科目不一样,首先它分值占比比较多;其次,教原是其他几本科目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其他几门的升华。因此,大家要背诵或答题时,要注意将教原与其他几本书联系。
第四,联系教育政策、教育热点。
对于准备初试的我们来说,没必要太过这部分内容,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话可以讲讲,在结尾处升华一下哈~
02中/外教
首先,教育家的思想
提及中外教育史,大家首先就可以想到各大教育家的思想。
教育家的思想有两种考法,一种是单独考察思想家的思想,这种考法需要我们对教育家的思想背诵以及研究的更加透彻;另一种则是考察两个思想家的比较。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有两种答题思路:
1)先分别论述,再对比
即首先分别论述教育家的思想,再分维度进行比较。这样的做法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太多思考,可以在答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假如你一开始对题目无从下手,可以写点思想内容,帮助自己拿点分,不至于一分不得。缺点在于:答题形式过于死板、单调,很难体现个人的思想,可能导致得分不高。
2)先整理好框架,再对比
即在正式答题之前,心里已经有了根据不同维度整理好的框架。这样的做法好处体现在:完全体现考生的高度概括、与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能力,批卷老师会给更高的分。缺点在于:由于考场上时间紧张,自己也紧张,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框架整理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假如你在备考时没有提前准备好一个考点的答题框架,用这种方法就相对来说有点冒险。
第二,人性论
之前在上全程班的时候,我一直在对同学强调这个考点。无论是中教史还是外教史中有关人性论的考点都相当重要,有的时候还会将中教与外教结合起来考,但无论考题怎么出,万变不离其宗,大家掌握相关考点就可以啦~
第三,教师观
许多教育家的思想里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教师观,而随着时代背景、个人经验的不同,不同教育家的教师观也就各有不同。那么在论述题里,也经常会将不同教育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或者联合考察,我们在背诵过程中一定要学着融会贯通。
03教心/教研
首步,先选择
之后一道题目不太一样的是:需要我们自己选择做哪道题,有的学生跟我讲,一些网络课程建议选教研,因为教研简单。我认为呢,因人而异。江大的617跟统考311不太一样,教研部分不太会考察研究方法(但今年非常有可能考)。建议大家拿到卷子先把选做题扫一遍,根据题目以及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思考知识点、框架
正式下笔之前,要注意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思考题目背后蕴含着哪些知识点,大家一定要明确论述题可不止考察一个知识点噢,做好将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的准备~接下来,就是思考答题框架了,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是按照自己背诵的框架内容来写的~
第三步,结合教育实践
论述题一般是需要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情况联系在一起考察的,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记得联系教育实践,提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答题将会给你的答卷增色不少。
论述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小伙伴甚至是拖到现在都不敢轻易下笔写,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噢,只有你开始写了,才知道它也并没有很可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