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清楚2019年考研政治史纲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知识点
总算清楚2019年考研政治史纲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知识点

总算清楚2019年考研政治史纲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知识点

作者:qxsi   2021-11-25 12:39:01  点击:51

勤学思教育网 电话: 13988888888

详情

  考研政治要背诵识记的知识点很多,史纲里内容尤其很零碎,下面小编整理了考研政治史纲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维新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甲午惨败,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他们代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这也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新的高度:不但科学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代表人物:康、梁(其学生为蔡锷是护国运动的发起人,梁本人后来与革命党的分歧中被称为保皇党)、谭嗣同、严复。
  作为方面:
  1、向皇帝上书(1895年因甲午战争“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学堂(康有为万木草堂 梁启超实务学堂(长沙)。
  6、办报纸(梁启超《实务报》、严复《国闻报》、湖南《湘报》。
  在此期间政界有三派:出了新兴的洋务派就是与维新派对立的守旧派。
  三派(主要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峙的焦点是: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这些问题多与“西学中体”有关。
  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戊戌变法共计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意义:
  (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启蒙运动。

  4、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失败的原因: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内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幻想帝国主义支持;
  (3)惧怕人民群众;
  外因:守旧势力强大。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