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今天小编告诉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①被称为“呕家圣药”。
2、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①被称为“夏月麻黄”。
3、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①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②善治风寒夹湿证;③善治太阳头痛。
4、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①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为治阳明头痛要药。
5、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①善治巅顶头痛。
6、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①为治鼻渊要药。
7、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①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②小儿惊风。
8、柴胡:解毒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①善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①善治颈项强痛。
10、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①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
1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①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②尤善清中上焦湿热,肺火及上焦实热。
1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①清中焦邪热而解毒;②心经实火,治心火亢盛;③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1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①长于清下焦湿热;②清相火,退虚热如骨蒸盗汗。
14、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①为治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②善散肺经热邪。
15、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①有“疮家圣药”之称;②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1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①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乳痈要药。
17、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①既清肺热,又消痈排脓,为治肺痈要药。
18、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①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19、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①为治热毒血痢良药,如白头翁汤。
20、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2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①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
22、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①为治无汗骨蒸要药;②凉血止血,散瘀消斑;③善清肝火。
23、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①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
24、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①善清虚热,治有汗之骨蒸。
25、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①为治积滞便秘要药,尤适于实热便秘;②善清泄上炎之火,兼能止血。
26、独活:祛风湿,止痛,解毒。
①为治风湿痹痛的主药,凡风寒湿痹证,无论新旧皆可用,尤以腰下寒湿痹痛为宜;②治少阴头痛!
27蕲蛇:祛风,通络,止痉。
①善走窜,祛风通络力强,透骨搜风,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②小儿急慢惊风;③破伤风。
28、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①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之要药,如木瓜煎;②本品祛湿舒筋,为治脚气水肿的常用药;③化湿和中,缓挛急,治吐泻转筋。
29、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①尤善治风湿顽痹;②中风半身不遂;③小儿惊风。
30、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①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无论新久寒热均用,尤善热痹;②骨蒸潮热,疳积发热,为治虚热要药。
3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①尤治湿热痹,也治风寒湿痹;②水肿脚气,尤治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3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①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症日久,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尤宜。
33、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①为芳香化湿要药;②多治寒湿困脾证;③善治湿浊中阻之呕吐。
34、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①治湿阻中焦如平胃散;②长于祛湿,湿痹证尤宜。
35、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①长于行气,燥湿,为消除胀满要药,如平胃散。
36、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①治脾胃虚寒吐泻;②气滞呕吐;③胎动不安。
37、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尤善治疗胃寒呕吐。
38、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①甘淡平和,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消肿要药。
39、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①利湿健脾,功似茯苓,脾虚湿滞尤宜;②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40、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①利水作用较强,性寒能泄肾与膀胱之热,对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4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①尤宜治湿热淋证;②善清肝明目;③痰热咳嗽。
④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实大便,小便不利之水泻尤为适宜。
42、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①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43、茵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①功专清利脾胃肝胆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疸要药。
44、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退淋,解毒消肿。
①善消结石,善治石淋。
45、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①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回阳救逆一、品药”。
②散寒止痛较强,走而不守,尤善治寒痹痛剧。
46、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①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47、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①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为治命门火衰要药;②引下元虚衰之上浮的虚阳回归故里,即引火归源。
48、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①既散肝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要药;②善治厥阴头痛如吴茱萸汤;③治虚寒泄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49、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①治少腹冷痛,痛经,中焦虚寒气滞。
50、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①治胃寒呕逆,脘腹冷痛,阳痿宫冷。
51、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①治脾胃气滞,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痰要药。
52、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①治肠胃积滞,湿热泻痢,气滞胸胁疼痛,胸痹以及脏器下垂。
53、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①善行脾胃气滞,既为行气止痛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佳品;②善行大肠之滞气,治泻痢,里急后重,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54、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①治肝郁气滞、胁痛、腹痛,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②治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为妇科调经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