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020考研已经进入到政治备考的基础阶段了。考研史纲作为政治这门公共课的必考模块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考研政治史纲的复习要注意梳理知识点。今天小编梳理了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知识点完整时间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840-1919年旧时期(一)主要矛盾
此时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派进行了辛亥,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和帝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性与妥协性)。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1842年,签订近代史上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战争成为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2、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很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近代化的开端)
3、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终以“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说明的社会制度是近代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重要的原因。
4、1895年
(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辽东半岛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工商业的发展。
6、1905年
(1)同盟会成立,这是近代一个领导资产阶级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的纲领为三义:
①民族即民族,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的缺陷: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②民权即政治。内容是“创立”。民权的缺陷: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③民生即社会。内容为“平均地权”。民生的缺陷: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2)关于与改良的辩论:
①要不要以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进行社会。
7、1912年中华临时成立。
南京临时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权。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从南京临时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8、1915年
(1)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和科学。
(2)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同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
(4)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为以运动为开端的新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1919-1949年新时期(一)主要矛盾
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国共两党一、次合作建立国民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这就是一、次国内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建立工农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这就是第二次国内战争(也是土地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建立了人民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战争。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同外国帝国和本国封建(后来又有官僚资本)的矛盾;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任务也有所区别。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1919年,运动是新的开端。
首先、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在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运动发生在十月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2、1921年,一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首先,自从有了党,灾难深重的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第二,党的成立,使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党的成立,也使有了新的方法,并沟通了和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联系。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3、1922年,二大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的纲领,为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提出党的高纲领是实现、;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军阀;推翻国际帝国的压迫;统一为真正共和国。
4、1923年,三大,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5、1924年,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中强调了民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一、次的正式形成。
6、1925年,大
①群众的动员更为广大,②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③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四大提出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7、1935年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瓦窑堡会议:阐明党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制定了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首先阐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错误,强调党在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3)一二九运动: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日本帝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人民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1936年,红军的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就是顾全大局、平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党人和人民军队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体现。长征一结束,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9、1936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0、1945年(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
(1)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26日)
a、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
b、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日本帝国,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党人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纲领。
c、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队的一次大胜利。
d、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胜利(防御阶段军队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长、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e、1938年5月发表《论持》:
①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②分析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③预测了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战争能否取得之后胜利的关键的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26日--1944年底)
a、1939年1月,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日本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对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b、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准备条件。
c、根据地的建设:1940年,发表《新论》等著作,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建设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1)三三制的政权建设。(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延安整风运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是整风运动主要的任务。主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和经验,尤其教条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3)战略阶段(1944年底--1945年8月15日)
a、创立联合国: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党代表在内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b、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为主要代表的党人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思想,并将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c、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1945年10月25日,在举行受降仪式。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以及澎湖列岛,由收回。这成为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
d、重庆谈判:1945年8月25日,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团结"的口号。重庆谈判从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双方签署《与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1、1946年
(1)全国性内战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26日,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指示》):这就将党在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12、1949年
(1)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组织法》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