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不知不觉中,寒假已经过去了,好多人感叹这个寒假莫名短暂,特别是那些准备20考研的童鞋们,可能是因为过了这个寒假,放松的神经就要紧绷起来了吧,接下来的一年,怕是都没有“轻松”日日子过了。
所以,很多备战20考研的同学寒假期间除了密切关注19考研动态之外,同时也在浏览择校时需要的院校信息,做各种比对甄别,一个寒假下来,同学们对感兴趣的那些个学校都了解的十有了,接下来要忙活的一件事情就是尽快选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好赶在三月份的时候初步进入学习状态了。
而说到择校,总是感觉说起来容易选起来难,因为不仅要考虑地区,学校名气,竞争激烈程度,还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备考的难易等。小编记得之前有在选择学校时候花了一个月时间列了六七页纸的表格,把目标院校们的各项信息汇总在一起,结合自身实力“气势磅礴”的进行了一番比对,才选定要考哪个学校……
同时,根据往年的备考经验,有一大部分同学在择校这一步上偷了懒,就会导致后期的复习等进行的不顺利,或者—初试成绩与预期的有差别,进而导致落榜,可见,择校是考研的重要步骤,选好选不好可能直接影响结果,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大家慎重对待。
说到建议呢,小编浏览各种帖子发现:不同出发点或不同角度给大家的建议不同,而宗旨无外乎都是要求大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更看重哪一方面的因素,就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小编今天抛开这些,想和大家聊聊哪些建议不应该被择校的我们采纳!
栗子1:天赋型学霸
每年考研身边都有无数逆袭的例子存在,这里的逆袭小编特指平时学习成绩平平,让人瞠目结舌,喜提清北人复,一跃成为人生赢家的学神们。
其中,小编就认识这么一位张学霸,她在顺利上岸并被成功录取之后,连续两年被本科导师请去母校给即将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她在分享自己的择校经验的时候,只是说自己向往XX学校,虽然本科成绩不好但并不会觉得该校有多难等等。
出于自信也好,是考上之后的“马后炮”也罢,这类型的学霸基本都是心里会有对于自己的定位,但不会很好地表达出来的那种。而有一点要命的是,他们自己的成功故事很容易激励和打动到大家,以至于很多同学就会热血澎湃的跟着去选自己向往却实力跟不上的学校,落得“惨败”收场。
小编建议,这类学霸的逆袭故事大家听听,打打鸡血就好了。真要选的时候,还是多想想怎样才能考得上比较实际。(不存在泼冷水,浇灭大家的理想抱负哦,是这类故事太容易打动人,并且有同学亲测有误导作用,建议大家要考虑周到,毕竟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了……)
栗子2:吹嘘型
考研有时候除了考验实力之外,还是有一部分运气原因加持的,所以我们每年都能看到XXX没好好复习就轻松上岸的例子,同样地,在听别人建议的时候,也会听到XX学科只要掌握了什么秘籍就可以,XX学校其实不难,考一回还是要拼一拼北上广各大高校的!
固然,北上广或者其他985院校人人都想去,但相应的,这类学校设置的门槛之高也不是一般学校能比的,有人考五年考上了,有人考了三年还没考上清华……这些足以证明考这些学校是需要极大付出的,而有同学口中的“没怎么好好学就考上了”,“这几年XX学校政策好,有直通班报一个就上了”,“我是觉得XX学校不难,不知道大家为何不敢报,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试一试”……
小编想说,“根据自身”确实要考虑,“试一试”这种话还是算了!说来说去,关于择校,大家已经看过了很多各种类型的建议,小编也根据地域、冷门热门程度等给出过意见啦!
这里想说的是,别人的例子或经历只能给大家以参考,关于择校这一重要决定,建议大家还是要亲自行动,多做对比的同时问问自己决定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自身有多大的能力。毕竟,所有同学无论怎样选择,都是为了一年后收获满意结果而不是被淘汰,那些想当然觉得选学校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儿的同学,多看看近几年的录取淘汰比吧,会让你提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