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通知郑板桥:读书三味
通知郑板桥:读书三味

通知郑板桥:读书三味

作者:qxsi   2022-05-08 22:52:01  点击:190

勤学思教育网 电话: 13988888888

详情

  郑板桥:读书三味
  郑板桥是清初知名的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文雄丽,书画古秀,而且治学精神十分严谨。
  板桥善于读书,可谓得其三昧。
  一味曰:天才好问,孜孜不倦。
  板桥家贫,年轻时读书能刻苦、有毅力。每读一本,必上百遍。他读书专心致志,以致闹出一些笑话:有时吃饭忘了准备调龚筷子;有时因只顾自己默诵记书,竟然不听客语,并忘记了自己讲了些什么话。当时有人称赞板桥天资独厚,读书善记,其实他只是读书背诵,肯下功夫罢了。他不仅读书勤奋,而且多问。他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数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一定要不耻发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不思考,是无所可问的。
  二味曰:刻苦钻研,反对取巧。
  他说:“善读书者日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他举例说,历来过目成诵者,孔子可谓首屈一指,但孔子学业的精深,亦非一日之功。他读《易》韦编三绝,不知要翻阅多少遍竹简.下多少苦功!这就是“攻”。另一个例子是苏东坡夜读杜牧的《阿房宫赋》,一直到四更仍朗诵不止,这五百来字的短文,大文学家苏东坡却彻夜研读,这是为了领略作品的妙处。这就是“扫”。“攻”和“扫”的读书法,都是下苦功的方法,任何人要求得学问,不下苦功,总是枉然的。本文来源于广州华实教育学校
  三味曰:精以养博,一专多能。
  板桥博览群书,但很注意求精。他曾在家中讲到:“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材。”他还说,一部《史记》百三十篇中,精彩的是《项羽本纪》中,而在《项羽本纪》中使人可歌可泣的是“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坟下之战”三段。因此,板桥主
  张读书求精不求多。他通晓诗文,善书画,尤长于绘兰竹,他在一则题画竹中写道:“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一专多能,这是板桥在艺术创作上成功的原因之一。

更多关注:广州华实教育学校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