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正常、认知无误
智力,是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总和。感知、思维、记忆的过程,既是人们学习知识形成思想的过程,又是工作和创造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正常的认知能力为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能力、既稳定又随任务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
(二)情绪稳定乐观、反应适度
稳定而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和心理活动的协调,表明人的心理能依据客观环境的要求而调控个体自身的体验,表明喜怒哀乐变化有常。喜怒无常是深层次心理障碍的表现。
(三)热爱生活、适应自如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乐趣,以达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以热诚、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在工作中能尽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四)人格和谐、自我悦纳
心理学上所讲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漫长经历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体。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气质、性格、能力、理想、信念、动机、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均能平衡发展,行为的内在反应和外在表现是和谐一致的,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和谐、协调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具体来说,表现为:理智而不冷漠,多情而不滥情,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
标签:学生心理健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