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湖北
产品详情
2015考研政治多选题怎么给分?少选有分吗?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罕有的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答案】ABC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而题干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进行了歪曲反映,否认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罕有的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CD 【解析】劳动是价值的罕有的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罕有的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罕有的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罕有的源泉”。因此A选项错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所以B项错误。CD两项表述正确。
2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 C.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答案】ABD 【解析】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论证了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证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2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
2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答案】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个转变”的内容。“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23.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C.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基层群众是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而不是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因此B选项错误。
24.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2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 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 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
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BC 【解析】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后,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发过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4年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天津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C。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A. 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 【答案】ABC 【解析】洋务运动兴办的学堂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物、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因此,正确答案为ABC。
28.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答案】AC 【解析】1938年5月,在总结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验基础上,毛泽东发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一般游击战争只是战术问题,对正规战争起到配合作用,但中日战争的特殊性,造成抗日游击战争是在外线作战,是大规模的,并逐步变为正规军和正规战,担负起将来战略反攻的任务。
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
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3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2.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ABC 【解析】时政内容。
年11月28日—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A.达成涵盖所有缔约方的“国际法律框架” B.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C.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D.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答案】BCD 【解析】时政内容。
发布时间:2022-06-25 14:12 点击:103